笛子,是古老的中國樂器,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。中國傳統(tǒng)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,中國竹笛,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、北方的梆笛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音笛。
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、戲曲、中國民族樂團、西洋交響樂團和現(xiàn)代音樂中運用,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。在民族樂隊中,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,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。
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,但也有石笛、玉笛及紅木做的笛子,古時還有骨笛。不過,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,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,制作成本較低。笛子采用的竹子在陰干以后基本上要經過裁料、上漆、鉆孔、校音、纏線、刻字等工序。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詩以及制作者的名稱。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,里面去節(jié)中空成內膛,外呈圓柱形,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、1個膜孔、6個音孔、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。
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,里面去節(jié)中空成內膛。
笛塞 用軟木材制成的塞子,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里。
笛膜 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,經揉紋后取一小方塊使用。經過氣流振動笛膜,便能發(fā)出清脆、明亮的聲音。
笛孔 分為吹孔、膜孔、音孔。
海底 又稱笛腦,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,它阻止氣流向上,使口風向下流動,集中發(fā)音。
纏絲 使用絲弦,纏于笛身外面,共有21道至24道,起保護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。
飄穗 系于助音孔上的裝飾品,通常用絲帶編成。
鑲口 通常在笛身左端(或兩端)鑲以牛骨或象牙,稱為鑲口。